4月10日,第三届中国(阳江·阳春)鳜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这不仅是一场行业盛会,更是推动阳春鳜鱼苗种从“产量优势”向“质量优势”跃升的契机。这条自漠阳江出发的“黄金鳜”,将以科技为鳍,“游”向鱼跃龙门的远方。
阳春鳜鱼的兴盛,始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漠阳江水质优良、水温适宜,为鳜鱼苗提供了理想的繁育环境。2024年,阳春鳜鱼苗孵化量近60亿尾,产量占全国约七成,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0亿元。然而,单纯依赖苗种数量优势已难满足高质量发展需求。如何将“产量高地”转化为“质量高地”?阳春的答案是:向科技创新要生产力,向产业链条要附加值。

饲料鳜的兴起,成为破局关键。传统鳜鱼养殖受限于饵料成本高、病害风险大等难题,而饲料鳜养殖成本降低近50%,且品质稳定,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广东盛世水产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技术攻关,在阳春首次成功驯化饲料鳜鱼苗,助推阳春市鳜鱼苗种产业向标准化、智能化转型。与此同时,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病害防控体系等技术的应用,让阳春鳜鱼苗在竞争中占据先机。
此外,阳春市大力推进鳜鱼苗标粗培育,推动产品从水花苗向标准鳜鱼成苗、驯化饲料鳜鱼苗和商品鳜鱼等转变,培育新品种、新业态,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本次大会签约项目超7亿元,涵盖多个高附加值领域,将进一步推动阳春鳜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助力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

透过本次大会,在看到阳春鳜鱼产业苗种产量大、产业基础好、环境适宜、成本较低、政府支持产业配套逐渐完整等优势的同时,产业链附加值低、商品鳜鱼较少、成品鱼养殖薄弱等痛点问题也不可忽视。
《阳春市鳜鱼百亿产业集群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了发展目标,提出到2027年,阳春鳜鱼开口苗孵化量达50亿尾,活体饲料鳜鱼鱼苗达18亿尾,驯化饲料鳜鱼苗达11亿尾,鳜鱼产业生产总值达100亿元,鳜鱼良种优质率达95%。

面向未来,春鳜应“游”向何方?笔者认为,阳春市应针对产业痛点精准发力,通过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品牌化、市场化运作,产业链延伸,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优化阳春市鳜鱼苗种产品结构,促进鳜鱼养殖加工产业发展,实现从水花苗到标粗鳜鱼成苗、驯化饲料鳜鱼苗到商品鳜鱼,推动阳春市鳜鱼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成为具有竞争力的百亿产业集群。
这一进程中,科技赋能始终是核心引擎。在重点任务方面,阳春市将进一步完善鳜鱼良种繁育体系、优化池塘结构、整合阳春本地鱼苗交易市场资源、实现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创新构建“2撬动、1奖补、1带动”的模式;在重点项目方面,阳春市将实施重大项目建设工程、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工程、产业竞争力提升工程以及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工程,为鳜鱼苗种发展创造优质环境。
鱼跃龙门,非一日之功。阳春鳜鱼的蜕变,是种业振兴与产业变革的缩影。未来,如何在竞争中提升品质、创新品牌,将是阳春鳜鱼跃过龙门的关键。
南方+记者 罗天
【作者】 罗天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