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被誉为“21世纪终极能源”,是世界上最干净的能源;下一代电池,全固态电池是“终极目标”。氢能、全固态电池,被视为在新能源产业的两条“新赛道”。有报道显示,宁德时代、中创新航、欣旺达等动力电池巨头,东风汽车、上汽集团、小鹏汽车、奇瑞汽车以及丰田、日产、本田等国内外汽车集团,均在跑步“抢滩”“卡位”。“中国车谷在这两个‘新赛道’已有前瞻布局,产业生态初具雏形。”4月11日,武汉经开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在这两个“新赛道”上,武汉经开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奋力形成先发优势,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更强劲的动能支撑。
中国车谷“氢”风劲
4月9日,人民日报以《向前发展,需要更大的推动力》为题刊发文章。文章中写道“在湖北武汉,氢能重卡行驶于汉宜高速,仅需10分钟‘喝’满氢气便可续航400公里,全程零碳排放”。被人民日报“点名”的这批氢能重卡,其“心脏”——“氢腾”燃料电池,研发、生产基地位于武汉经开区军山新城的国家电投华中氢能产业基地。

该基地是全国燃料电池领域最大的氢能研发和生产基地,2020年落户武汉经开区。历经四年建设,该基地建成了质子交换膜、水电解膜、碳纸、GDL、膜电极、氢燃料电池电堆和动力系统等7条生产线,燃料电池领域八大核心产品中的“四大件”——质子交换膜、碳纸、膜电极、电池电堆实现了“车谷造”,氢燃料电池年产能达到5000套。近1000台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从这里销往全国,搭载于各类氢能车辆。在华中氢能产业基地,湖北氢动力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搭建了我省首个氢能车辆运营平台。
目前,湖北氢动力在武汉已投放300台氢能车辆,为盒马、华鼎、朴朴、京东、顺丰等企业提供了优质的冷链物流、货运配送服务。氢能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湖北省《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指出,以武汉经开区为核心,打造全国氢能产业示范核心区。武汉经开区打造全国氢能产业示范核心区,不只有国家电投氢能华中产业基地。

4月11日,武汉经开区军山新城,一辆搭载了氢燃料电池的汽车忙碌穿梭。每天,这辆车都要来回跑多遍,接受对可靠性和耐久性的重重考验。这台车“喝”氢“吐”水,动力强劲零排放。它采用的动力源——氢燃料电池燃电系统及核心部件电堆,来自东风汽车。早在2013年,东风汽车就已开始研究氢燃料电池技术。2018年,东风汽车牵头、联合15家单位承担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全功率燃料电池乘用车动力系统平台及整车开发》,开发出国内首款全功率燃料电池汽车——东风氢舟e·H2,2022年获得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东风汽车研发总院副总工程师张剑介绍,目前,东风已突破燃料电池功率、性能与寿命瓶颈,在氢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的自主掌控率已达100%,形成20千瓦至400千瓦的氢燃料电池电堆产品,覆盖乘用车、重卡、环卫车等领域。截至2024年底,东风汽车氢能领域发明专利达830项,位列国内主机厂第一,累计销售超6000辆氢燃料电池车。
近年来,理工氢电、众宇动力、雄韬氢雄、海珀特等21家国内外知名氢能企业集聚中国车谷,武汉经开区氢能产业聚链成势。去年8月,武汉经开区投资40亿元,在全省率先启动建设氢能科技产业园,打造集氢能研发、生产、中试、孵化为一体的氢能产业核心承载区。

目前,武汉氢能科技产业园已落地氢能企业13家,产业集聚效应初步形成。到2030年,武汉氢能科技园将引进30家氢能企业,推动3家氢能企业上市,新建5座加氢站,投放3000辆氢能示范运营车辆,实现营收总额500亿元。
东风固态电池汽车已跑230万公里
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安全才是最大的豪华”。相比液态锂电池,固态电池安全性更高,被视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终极目标”,因此成为车企及供应链企业争夺的热点。据了解,现有的液态锂电池技术已接近理论极限——约350Wh/kg,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可达500Wh/kg以上,支持超1000公里续航,并具备10分钟充至80%的快充能力。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欧阳明高教授看来,固态电池是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的首选方案之一。他在2025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预测,全固态电池产业化开始的时间在2027—2028年,到2030年可以完全实现量产。武汉经开区前瞻布局下一代动力电池,支持东风汽车紧密推进新能源汽车“心脏升级”,攻坚固态电池关键核心技术并实现产业化。早在2018年,东风汽车启动固态电池研发及产业化。在2022年,东风汽车就完成50台固态电池车全球首发,东风汽车研发总院已具备固态电池正负极材料、隔膜、模组等全部开发能力。

去年9月,在第九届东风科技创新周上,东风汽车展示新一代固态电池研发成果。现场展出的固态电池包,能量密度高达405瓦时/千克,比锂离子电池大1.5倍,可以轻松实现续航1000公里。在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东风汽车研发总院副院长史建鹏介绍了东风汽车固态电池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的最新进展。东风汽车自2020年下线首台固态电池汽车以来,已在五省十市完成230万公里实车验证,创下全球纪录。
2024年,东风汽车建成了固态电芯试制线,设计产能0.2GWh/年的东风鸿泰固态电池中试线也在加速建设。目前,东风已成功研发出第二代固态电池,可使整车续航里程达到1000公里,其性能参数和安全性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眼下,在东风汽车研发总院固态电芯试制线园区,东风自主研发、试制的固态电池,已经搭载于东风奕派eπ008进行测试。

武汉经开区未来院固态电池中试产线。
与此同时,在位于武汉经开区军山新城的未来技术研究院中试基地内,固态电池中试产线全速运转。华中科技大学郭新教授团队研发的聚合物基固态锂电池进入中试量产倒计时。郭新教授团队研发的固态锂电池,采用高安全性的固体材料,零下40℃到120℃都能正常工作,用钢针扎透也不会冒烟起火,而且能量密度达到450Wh/kg,相比液态锂电池提高一倍以上。
郭新教授介绍,依托中试基地,项目仅用半年时间,就形成从研发、生产、测试验证到电池成品的全流程生产线,比预计时间缩短了一半。今年2月,郭新教授创立的固态离子能源科技(武汉)有限公司再获资本市场青睐,已完成第二轮4000万元融资。“今年下半年,首款车规级固态电池将正式下线并启动上车验证。”郭新教授透露,公司计划扩增一条中试生产线,并建设电池测试实验室,打造车规级动力电池生产线。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李金友)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