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加快培育绿色智能的算力产业生态

作者:梁中(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安徽财经大学合肥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

作为数字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算力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也是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开辟新领域新赛道的核心力量,正成为全球战略竞争的新焦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步伐加快,特别是大型人工智能模型应用场景的深度拓展,我国算力规模增长迅猛,算力总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与此同时,算力产业也面临着由“高数量”向“高质量”跃升发展的严峻挑战,能源消耗激增、供需匹配失衡、产业融合不足、建设布局同质化等问题开始凸显。在算力需求日益多元化、弹性化和高性能化的趋势下,加快培育绿色智能的算力产业生态,持续提升算力整体能效、碳效和算效水平,是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座、推动我国算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举措。

以“链”为基,推进协同发展

算力产业链包括硬件设备设计制造、软件开发和场景应用服务等多个环节和领域,并涉及大量基于赋能作用而衍生的“算力+”产业形态,其绿色化、智能化进程不仅是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还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和“阶乘降耗效应”,有助于全社会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在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背景下,绿色算力发展的侧重点,已逐渐从聚焦数据中心及其运行系统本身的绿色技术升级,转向算力生产、用能、管理、应用全链条绿色智能生态体系建设。

为此,需从“多链条统筹、多主体协同”的思路出发,推进算力产业绿色智能协同发展机制建设。一是充分发挥头部互联网企业、基础电信运营商和大型人工智能科技企业等链主的生态引领作用,以提升绿色算力价值链竞争力为导向,通过市场化驱动和供应链管理等手段,推动各参与主体协同实施算效和碳效改善行动。二是锚定高性能计算芯片、量子计算等关键技术领域,设立专项引导基金,支持企业牵头联合高校院所开展联合攻关,全面强化其与AI、物联网等技术体系之间的创新联动,促进绿色智能技术互联互通,提高软硬件兼容性和适配性,推动形成开放共享的算力技术创新生态。三是聚焦算力供需适配、算力交易运行和算力资源调度等重点服务链条,打造政产学研多主体深度融合的算力联合体,创新算力服务商业模式,推动从单一服务模式供给转向基于平台化运营与产业链联动的算力服务生态体系构建。

以“融”为要,促进“电算智”高水平融合发展

算力产业既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又是一个高载能产业,其电能消耗和碳排放的增长态势,给能源供应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系统带来了新挑战。对此,应着力构建“电算智”深度融合机制,全面提升算力和电力的供需匹配精准度,进一步降低数据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PUE值),推动形成电力、算力和人工智能产业高水平融合发展的新范式。切实发挥顶层设计的方向引领和统筹作用,前瞻性谋划工作,加强在产业规划、政策工具设计与空间布局上的耦合联动,协同推进电力系统和网络、计算、数据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一体化升级。加快健全算力网、电力网双向融合对接机制,统筹优化“东数西算”工程枢纽节点布局与网络架构,完善跨区域能源合作及绿电交易体系,并依托智能调度平台实现电力生产、传输与算力需求的动态匹配,打造以绿色能源支撑绿色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以绿色算力赋能“人工智能+电力”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融合新生态。坚持以应用场景创新为牵引,聚焦算电资源协同调度、“源网荷储”一体化、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能源管理等重要方向,综合运用专项资金、产业基金等多种支持手段,鼓励通过产业联合创新挖掘“电算智”融合应用需求,开展标杆型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培育构建“AI+电力+算力+余热应用+电算协同定价交易”应用场景生态体系,充分释放“电算智”产业融通的价值效应。

以“制”促治,提升算力产业现代化水平

建立健全符合绿色智能协同发展规律的现代化产业治理体系,是实现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算力产业链条长、应用场景丰富、融合领域广泛,涉及多方市场主体和治理主体,需充分发挥制度创新的引导性、规范性和服务性功能,全面提升算力产业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绿色算力及互联互通标准体系建设,聚焦算力基础设施设计、建设及运行等关键领域,制定完善算力网络标识体系、算力调度、算力应用分级等相关标准和规范,推动标准跨场景应用,并着力促进国际标准合作与衔接,以高质量标准建设引领支撑技术创新和产业绿色发展。围绕算力生产、运营、应用及管理全产业链条,进一步健全能效管理与绿色评价机制,引入专业化第三方力量,对数据中心用能与负荷、算能协同水平、碳足迹、环境影响等进行常态化监测评估,引导产业高效、低碳、智能、集约发展。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深化算力资源调度机制创新,着力促进不同服务商之间的算力互联互通,破除“算力壁垒”,培育建设算力服务统一大市场。同时,注重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强化算力券、运力券、碳汇补偿等政策工具的协同联动,促进能源侧与算力侧协同降碳增效‌,推动算力规模优势向产业链供应链协同优势转变。坚持底线思维和系统思维,从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战略角度出发,针对算力全生命周期运行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进一步加强网络数据、算力设施、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管理和能力建设,加快构建一体化算力应用安全保障体系,增强我国算力发展的安全韧性。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14日 06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