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银川新闻网】

聚力重点产业招商、创新招商模式、完善服务体系,推动招商引资量质齐升;以旧换新活动如火如荼,汽车、家电、电动自行车等以旧换新活动带动消费市场活力焕发;精准谋划,主动出击,资金争取工作再上台阶……今年以来,我市不断实化细化“谋、跑、争、促”专项活动,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
项目招引
加快塑造发展新优势
银川是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发展“三新”产业、算力产业等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3月7日,灵武市与深圳前海黄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功签约数字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投资约30亿元。该项目聚焦数字能源与智能电网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通过引入多家行业头部企业,全力建设数字能源与电力装备实验室、光伏装备数字能源自动化生产线及数字能源集成交付中心,致力于打造极具影响力的数字能源生态圈,建成数字能源装备产业创新高地。
这是我市聚焦重点产业实施精准招商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构建靶向招引、全员参与、主题突出的大招商格局,推动产业错位发展、良性竞争、优势互补,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市领导带队开展北京、广东等高位对接活动4批次,对接企业、商协会26家。“小分队”招商无缝衔接,锚定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开展“走出去”对接,截至2月底,全市共外出招商37批次,企业来银考察129批次,在谈项目库新增入库项目91个,计划投资额463.1亿元。
同时,除了传统的招商方式,我市推出招商引资新模式,瞄准新质生产力、产业新赛道,突出链式思维,立足优势、发挥优势、再造优势。如创新“场景+”模式,围绕数据、旅游、城市更新等,推行“市场+资源+应用场景”的招引新模式,协调发布场景开放及城市需求清单,挖掘国有企业存量资产开展合作招商。创新“绿电+招商”,以银川经开区绿电园区建设为机遇,引导企业逐新向绿。创新“资产+招商”,梳理各县(市)区、园区各类闲置资产,结合资产属性、区位、优势等,编制适宜招引项目,精准对接一批企业。
为进一步拓展招商渠道,提升招商质效,我市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依托“三群九链”招商图谱,对标链主企业、隐形冠军、专精特新企业等开展精准叩门招商。发挥驻点招商“前沿阵地”的积极作用,结合我市产业发展规划与资源优势,争取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不断扩大“朋友圈”。
眼下正值项目大干快上的“黄金期”。走进银川各产业园区,银川算力产业园等,一个个重点项目开足马力建设,不断刷新“进度条”。
项目引进来仅是第一步,让项目快落地、企业发展得好才是关键。为强化招引项目落地转化,我市不断优化招商项目“招引、决策、落地、投产、达产”全流程闭环服务,持续做好跟踪对接服务工作,加快项目转化落地,做大招商引资蓄水池。“一方面做实项目开工,紧盯国能灵绍直流配套灵武200万千瓦复合光伏发电、圆通速递宁夏供应链智创园、新一代稀土磁性材料等新建项目,天云智算中心、京东数字冷链物流产业园等续建项目,力争项目按期建设。另一方面压实持久跟进,持续完善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三个一批’招商项目对接推进机制,做好签约项目月度跟进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项目‘招得来、落得下、建得快、发展好’。”银川市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扩围加力
以旧换新释放消费潜力
“最近不停在家装市场选购家居用品,家里的沙发窗帘、餐桌餐椅都用了十几年了,想整个换一批新的。”市民张俊兰告诉记者,近期她儿子一家搬进了新房,老两口决定把旧房的旧家具全部换新,没想到正好赶上银川市家装厨卫换新补贴上线。“这几天看下来,政府的补贴加上厂家的折扣优惠,算下来为我们能省不少钱!”张俊兰满意地说。
日前,自治区商务厅等8部门发布了《宁夏回族自治区2025年家装厨卫“焕新”工作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将对旧房装修、厨卫等局部改造中,装修材料、卫生洁具、家具照明、智能家居四大方面进行补贴,补贴范围包括地板、套装门窗、马桶、浴室柜、沙发茶几等39类产品。《细则》中表示,消费者购买符合条件的产品,补贴标准为产品最终销售价格(剔除所有折扣优惠后)的15%,其中购买符合1级能效或水效标准的产品,补贴标准为产品最终销售价格(剔除所有折扣优惠后)的20%。
目前,银川市家装厨卫“焕新”补贴活动已在云闪付APP上线,昌禾装饰、西库家居、九牧卫浴等165家门店参与到活动中。记者浏览发现,各种品类一目了然,每周四上午10点投放补贴名额。据了解,本轮补贴中,补贴对象为在银川市内消费并开具发票的个人消费者,每个品类每位消费者只能享受一次补贴,每次补贴不超过2000元,每位消费者累计享受补贴额度不超过5000元。
为了有序推进各项工作,银川市商务局组织各县(市)区商投局及拟参加2025年家装厨卫“焕新”活动的商家,开展了家装厨卫“焕新”工作专题培训,督促商家严守服务品质,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消费体验,为消费者打造更舒适、更便捷、更放心的家居厨卫“焕新”体验。“我们也将联合市市场监管局、住建局、税务局等相关部门及各县(市)区开展专项检查,规范企业服务流程,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不断简化优化补贴申领、资金拨付流程,做好数据审核工作,及时拨付补贴资金,及时解答回复商家及消费者的咨询投诉问题,有效提升商家和消费者满意度。”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我市今年首次开展的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借助开学季、春节等假期节点,迅速点燃了线下电子消费热潮,逐渐推进的线上“以旧换新”宁夏国补专区中,陆续上新的多元产品、不断优化的购买服务,也为广大消费者参与“换新”活动提供了新的渠道。
精准施策
资金争取再上台阶
“今年以来,银川市科学决策、高位推动、精准谋划、主动出击,全力推动国家‘两重’‘两新’‘两债’‘两业’等资金争取工作再上台阶。银川市主要领导多次带队赴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工信部、住建部等部委对接争取中央预算内、超长期特别国债等项目资金。市发改委联动县(市)区、园区和市直相关部门,积极主动对接自治区发改委各处室,确保申报项目应推尽推。”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我市已争取到位超长期特别国债5.2亿元,支持阅海湾高级中学等5个项目。同时,组织申报“两新”项目33个,拟争取资金13亿元。组织上报2025年城市地下管网管廊建设改造“两重”建设项目,拟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14.6857亿元、位居全区第一。
据了解,我市成立了“两重”“两新”工作专班,统筹各县(市)区、园区及市直各部门,确保项目谋划工作有序推进、持续夯实。与此同时,我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聚焦“两重”“两新”以及中央预算内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结合国家所需和银川所能,找准政策契合点和切入口,有针对性地梳理掌握家底,逐行业、逐领域梳理形成项目储备库。
今年1月下旬,我市组织50多人参加了扩大有效投资增量政策培训班,培训班上,对“两重”“两新”、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环资领域、社会领域、农林水领域、以工代赈领域中央资金政策进行了解读,提升了学员对政策的理解,也为我市争取今年的项目资金工作奠定了基础。事实上,这样的培训班,自今年以来,每月都有。不仅如此,市发改委还编制了《2025年争项目争资金项目工作指引》,并提供项目申报提纲,对评审要点、重点进行标注,不断提高各部门以及各县(市)区、园区谋划项目的精准度和成熟度。据了解,2025年,我市谋划保障性安居工程、城市地下管网等拟争取中央资金并列入自治区储备库项目321个、总投资557亿元、拟争取资金20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盛融氨纶新材料产业升级等重点项目逆转了初评结果,成功获得了资金支持。那么,这些项目是如何逆风翻盘的呢?原来,市发改委根据国家发改委审核类别,分门别类制定对接手册,为每个项目附多张实景图片,充分直观展现项目场景,切实提高项目申报成功率。而针对审核未通过以及申报资料不完善的项目,则专人跟踪对接、持续沟通协调,助力资金争取工作再创佳绩。
记者 李阳阳 雷梦 刘嘉怡
【责任编辑:冯玉鑫】
本文来自【银川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