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人形机器人“天工”向参观者挥手。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摄

云南勐海县勐遮镇曼恩村,云南大学农学院青年教师黄光福(右)在稻田中给学生授课。新华社记者 彭奕凯摄
2025中关村论坛“人工智能主题日”上,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自信而生动的展示赢得全球参与者瞩目;
加拿大温哥华街头,一群中国年轻人穿着中国传统服饰款款而来,在人群赞叹的目光中自信地展示着中华文化之美;
……
近年来,无论是体育竞技的赛场,还是文化潮流的舞台,抑或科技创新的前沿,各行各业的中国青年在世界的舞台上愈发坚定自信,向世界展示了更加丰富多彩、可亲可爱的中国形象。
向上攀登,创新进取
2025年新年伊始,两个话题引爆了舆论场。
一个是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90后占比超过75%的“纯国产”本土团队,依靠自主创新,打破了国外人工智能巨头建立的“护城河”,在全世界掀起一股“DeepSeek旋风”。
一个是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一部80后导演的中国本土神话故事影片,超越一众好莱坞大片,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跻身全球影史票房前五,书写了新的传奇。
DeepSeek和《哪吒2》的火爆出圈,在互联网上引起了大家关于中国年轻一代科技和文化创新的广泛讨论。
“中国AI,雄起!”“这打斗场面不比漫威电影差!”……DeepSeek团队的成功,让中国本土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备受鼓舞;《哪吒2》更是受到年轻人热捧,不仅很多“自来水”刷屏社交网络,更有年轻人去电影院二刷三刷甚至五刷六刷,用真金白银支持这部本土影片。
从“日漫”到“国漫”,从西方引入到本土创新,近年来,科技与文化领域的一系列创新创造,背后都离不开年轻一代不断向上攀登、创新进取的努力。
今年1月,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与哔哩哔哩公共政策研究院等多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24)》显示,过去10年,青年网民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在哔哩哔哩平台总播放量前100的视频中,动画领域的日本漫画从2014年占比近六成,下降到2024年占比不到一成。取而代之的是,年轻人聚集的国创漫画逐渐成为青年网民重要的精神文化消费内容。
“‘国风国潮’的流行,是青年文化自信的有力见证,是年轻一代平视世界的自然流露。”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汪永涛说,中国年轻一代亲历甚至亲身参与中国科技、文化高速发展,他们的平视、自信心态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国家综合实力、民生福祉与文化创新的综合显现。
向下扎根,汲取力量
“我们要用科技帮助农户增收,让咖啡的红果果变成‘金果果’。”在云南保山市隆阳区潞江坝种植基地,云南大学农学院助农团队成员与咖农们一起穿梭于林间,正在查看咖啡树生长情况。
潞江坝为典型的亚热带干热河谷区,自1952年起规模化种植小粒咖啡。然而受限于品种单一、加工技术和能力不足等因素,咖啡精品率低、产业附加值不高,农民收益不佳,甚至出现砍伐咖啡树的窘境。
为帮助当地提高咖啡品质,提升咖啡产业附加值,云南大学农学院助农团队的年轻人来到这里,通过生物技术手段推动当地咖啡产业升级。
在咖啡豆的初加工中,脱胶工序至关重要,直接决定了咖啡的风味品质、贮存时长和咖啡种子的萌发。为解决当地工艺中的脱胶不彻底等问题,团队利用微生物基因组通量测序技术开发出微生物脱胶工艺,不仅解决了咖啡生豆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还新增坚果香、烘烤香和奶油香等风味,为咖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开发咖啡果皮茶等创新产品,让咖啡果皮变废为宝;将基因编辑技术运用到小粒咖啡种质资源创新中,助力品种更新迭代……在这群年轻人的助力下,一粒小小的咖啡豆,变得周身是宝。“我种了一辈子咖啡,现在居然连果皮也能赚钱。”当地咖农高兴地说。
在广袤田野上带动乡亲们增产增收,把论文写在祖国广阔的大地上,在扎根人民中汲取向上力量……如今,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越来越多的新时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实现人生价值,成就一番事业。
砥砺前行中,年轻一代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志气,铸就做中华民族之脊梁的骨气,形成自信从容地“平视世界”的底气。
“中国的年轻一代不仅是全球最大经济奇迹的受益者,也是这个奇迹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说,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使得年轻一代在客观真实的比较中对中国自身进步感受更明显,这是年轻一代平视世界的底气。
“中国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年轻人深入了解世界提供了强大的媒介平台。”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孙佳山认为,新媒体崛起带来的信息平权、信息透明,让年轻人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元、更及时,他们因此对世界的了解更直观、更深入,让年轻人“对于西方大量虚幻光环与柔光滤镜逐渐祛魅,形成了平视世界的视角”。
兼收并蓄,平等交流
2024年8月,第三十三届夏季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成员郑钦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面对镜头自信地说:“我觉得年轻一代平视世界,就同时代表了中国的进步,只有去平视这个世界,你才能把真正的自己、完整的自己更强地发挥出来……”
当青年带着平视的眼光走向世界,在跨文化交流中,人们对中国形象的认知,也越来越丰富、立体。
“世界透过我们,看见了中国青年的模样。”黄薇薇是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大三学生,对跨文化传播很感兴趣的她参加了国际传播课程,课上外国留学生占一半,在交流中黄薇薇发现,身边的年轻人在讨论中国时,正在跳出西方话语体系的框架,依照现实发展的逻辑来考虑“我们怎么样”“中国需要什么”,而不是“西方怎么看”。这种平等务实的交流,在影响着世界年轻人对中国的认知。
“年轻一代平视世界的心态,将对我国社会产生积极影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汪永涛说,他们在国际交流和交往中将更加开放、包容,在坚守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同时,能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吸收人类文明成果,促进多元文化交融。
“未来青少年走出去的道路越来越宽,沟通合作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他们将在与世界各国青年的交流合作中展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青春担当。”张颐武认为,当代年轻人应以更开放的胸怀推动文明互鉴,讲好中国故事,让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更多“被看见”。
“平视世界的本质是‘和而不同’,而非‘唯我独尊’,要保持不卑不亢、兼收并蓄的胸怀。”专家们普遍认为,年轻一代树立自信的同时,也要将中华文明和合共生的文明基因融入与世界的交往中,以和合共生的文化追求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以更开放的胸怀投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李昌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