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算法引发的“信息茧房”的争议和忧虑成为悬在数字社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打破忧虑最好的办法是使其透明可知。基于此,3月30日,抖音总裁韩尚佑在2025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宣布,“抖音安全与信任中心”网站上线。网站面向社会公开抖音算法原理、社区规范、治理体系和用户服务机制。网站首次公开抖音推荐算法原理,介绍其推荐算法如何预估用户行为概率,并通过多目标建模等方式实现更优质、丰富的内容推荐。

3月30日,抖音总裁韩尚佑在2025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宣布,“抖音安全与信任中心”网站95152.douyin.com上线
抖音此次的举措既是对主体责任的落实,也是技术自身持续创新的内在需求。长久以来,大众对于算法机制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算法是给内容打上对应标签,再通过给用户打上对应的属性,最后通过数据运算,把对应标签的内容,推荐给有对应属性的用户。这种误解通常来源于对算法的模糊感受和主观猜测。事实上,传统的算法机制更倾向于进行标签化分类,但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庞大的内容创作和用户喜好。
抖音安全与信任中心介绍,平台推荐系统已经几乎不依赖对内容或者用户打标签,而是通过一系列神经网络计算,预估每一个用户对每一个内容的目标行为,比如点赞、关注、分享、评论的概率,并挑选出概率最大的一部分内容,推荐给用户。算法无需理解内容类型或语义,就能直接预测用户行为。
抖音此次公开算法原理回应了社会对于内容分发和技术升级的关切。为了引导推荐系统分发更加丰富多元的信息,抖音目前的推荐机制构建了多元化目标体系,建立起了包含“点赞”“收藏”“重复观看”等在内的多维目标体系。这意味着抖音可以从技术设计上对算法进行引导,将优质内容更大限度地推送到用户面前。
一个具体的例子是,2024年,一条《450分钟解读红楼梦》的超长视频,最终获得了超过3亿的播放,700万的收藏。这是用户和算法双向奔赴的最佳实践之一。
抖音选择将这一机制通过可视化方式向公众展示,是一种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进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将选择权和控制权交还给用户。一方面,公开算法机制让用户了解到是什么推荐原理塑造了自己的推荐信息流;另一方面,抖音设计的“不感兴趣”“设置屏蔽词”等功能,帮助用户实现对算法的调控。
做到导向正确、公开透明、自主可控后,用户和平台之间的信任才能建立起来,“双向奔赴”也就此形成——平台通过公开算法与治理细则,建立良好内容生态的基础,为公众营造可信可靠信息生态,而用户也能够通过对于算法的反馈管理塑造自己的信息环境,两者相辅相成,公信力才能得以树立,数字时代的信任基石才能更加牢固。

3月30日,抖音安全与信任中心网站 95152.douyin.com上线,面向社会公开抖音算法原理、社区规范、治理体系和用户服务机制
当然,算法常被视为平台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与平台的数据优势息息相关,因此,想做到透明公开需要足够的诚意和决心。从2025年1月开始,抖音宣布推出10项措施,切实推动平台工作透明化,创建安全与信任的平台环境,到如今“抖音安全与信任中心”网站试运行,平台推动算法治理透明化的措施正在逐一落地,这也为行业透明化树立了一个范例。
但是这种探索是平台治理的必经之路。从技术层面来说,算法不仅需要效率,更需要公平,不仅要实现商业价值,更要承担社会责任。而从企业层面来看,算法透明化意味着平台能够在阳光下运行。这种转变将让企业从“技术至上”的单向度发展,转向“技术向善”的多维度责任担当。
对于行业来说,算法公开透明只是起点而并非终点。当像抖音一样的企业成为平台推进透明化的“领头雁”,将会有更多企业和平台加入这场行动,共同推动形成“政府监管、平台公开、用户参与、社会监督”的多元共治的数字治理生态。彼时,互联网行业或许可以蹚出一条技术向善的模式,迎来更清朗的网络空间和一个责任与创新并重、技术与人文交融的数字新时代。
流程编辑:U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