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钟国斌
2025年一季度,港股市场领跑全球主要股市。截至3月31日收盘,恒生指数一季度涨幅为15.25%,最高上摸24874.39点,收报23119.58点;恒生科技指数表现尤为突出,一季度涨幅达20.74%,收报5394.72点;国企指数一季度涨幅为16.83%,收报8516.55点。
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以来,南下资金大举加仓港股。今年一季度,南下资金净买入金额达4387.06亿港元。从南下资金净买入行业来看,除了银行和通信依旧受到追捧外,南下资金的配置重心逐步向科技互联网和消费行业倾斜。
从全球主要股市表现来看,港股市场领跑欧美股市和亚太股市。以美国股市和日本股市为例,2025年一季度,美国股市三大指数悉数收跌,跌幅介于1.28%至10.42%之间;日本股市的日经225指数一季度下跌10.63%。
从港股个股表现来看,2025年一季度,按前复权价计算,港股市场1234只个股上涨,60只个股涨幅超过100%,22只个股涨幅超过200%,11只个股涨幅超过300%,8只个股涨幅超过400%,涨幅前三名个股分别为港亚控股、连城科技集团、金猫银猫,涨幅分别达1470.00%、1026.67%、650.00%。同时,港股市场1270只个股下跌,其中37只个股跌幅超过50%,7只个股跌幅超过70%。跌幅前三名分别为建鹏控股、益美国际控股、中食民安,跌幅分别达92.58%、90.76%、81.96%。
今年以来港股涨势如虹,部分行业龙头公司领涨大市。2025年一季度,腾讯控股涨幅为19.19%、阿里巴巴涨幅为55.34%、小米集团涨幅为42.61%、快手涨幅为31.44%、京东集团涨幅为18.24%、中芯国际涨幅为44.97%、比亚迪涨幅为47.34%、中国联通涨幅为17.59%、中国电信涨幅为19.92%、中国银行涨幅为22.26%、招商银行涨幅为14.75%、泡泡玛特涨幅为74.57%、百济神州涨幅为52.20%。
从行业表现来看,2025年一季度,申万31个一级行业24个上涨,其中涨幅超过10%的行业16个,涨幅超过20%的行业9个,涨幅超过30%的行业5个,涨幅前三大行业分别为轻工制造、商贸零售、纺织服饰涨幅分别达47.20%、43.74%、38.05%,此外,电子、汽车、医药生物、有色金属、计算机等行业涨幅均超过20%。跌幅前三大行业分别为建筑装饰、煤炭、环保,跌幅分别为10.72%、7.79%、2.55%。
展望后市,中信证券首席A股策略师裘翔认为,港股受益于内外资的持续流入而表现亮眼,未来资金回流将围绕港股在新经济领域具备一定独占性的核心标的。随着提振内需政策不断积累和加码,港股以高端制造、AI、创新药、智能车为代表的“新核心资产”具备战略配置价值,随着一些龙头企业在港股完成两地上市后,外资对这些资产的定价力边际上增强,或成为行情启动的催化剂。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港股市场震荡攀升,IPO市场也持续走热。根据记者梳理,2025年一季度,港股IPO数量达16家,较去年同期增加4家;IPO募资总额超过180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逾290%。
一季度港股IPO募资排名靠前的公司是蜜雪集团、赤峰黄金、南山铝业国际,募资规模分别为34.55亿港元、28.21亿港元、23.47亿港元。其他募资总额超过15亿港元的公司还有古茗、宜宾银行、布鲁可等。
IPO市场火热进而带动次新股的走强。例如,老铺黄金(06181.HK)、越疆(02432.HK)、布鲁可(00325.HK)、毛戈平(01318.HK)、古茗(01364.HK)、蜜雪集团(02097.HK)在一季度分别上涨202.24%、157.60%、61.06%、70.22%、78.28%、4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