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暖城夜话|鄂尔多斯,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一)


近日,央视综艺《开门大吉》的舞台上,来自鄂尔多斯的阳光小伙儿苏皓田用家乡味道征服了全国观众。


当鲜嫩的手把肉、醇香的奶制品等草原美食一一亮相时,主持人尼格买提忍不住打趣道:“我到现在还没‘断奶’呢!”这句俏皮话不仅道出了鄂尔多斯奶制品的独特魅力,更让全国观众眼前一亮:原来鄂尔多斯不只有“羊煤土气”,还是一座让人流连忘返的美食之都!


图片


舌尖上的鄂尔多斯:草原与黄河的“风味碰撞”。


“硬核早餐”奶茶配炒米:咸香浓郁的奶茶里泡着金黄酥脆的炒米,再加点酥油、奶皮子,一口下去,瞬间神清气爽。


“肉食盛宴”手把肉:精选鄂尔多斯草原散养的优质羊肉,仅用清水慢煮,佐以少许食盐,最大程度地保留羊肉的天然鲜美。这种返璞归真的烹饪方式,让食客能够真切感受到草原馈赠的原汁原味,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极致犒赏。


“碳水快乐”黄米糕:用鄂尔多斯特产的糜子米制成,软糯香甜,能蘸白糖也能包酸菜,这种“一糕两吃”的创意,展现了鄂尔多斯人对待食物的智慧与巧思。


更别说烩酸菜、猪肉勾鸡、风干羊肉这些“隐藏菜单”。难怪有网友感叹:“在鄂尔多斯,每一餐都是一场味觉的狂欢,减肥计划只能无限期推迟了!”


图片


(二)


颜值即正义:鄂尔多斯,一座“天生丽质”的城市。


如果说美食是鄂尔多斯的“内在美”,那它的“外在美”绝对能让人一秒沦陷。


草原与沙漠的“CP组合”:在响沙湾,你可以骑着骆驼看“大漠孤烟直”;在鄂尔多斯草原,又能策马奔腾感受“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种“一半狂野一半温柔”的混搭,可谓独树一帜!


“网红城市”康巴什:乌兰木伦湖音乐喷泉、几何感十足的建筑群,随手一拍就是大片。游客们纷纷赞叹:“这里既有国际范儿的设计感,又不失草原城市的独特气质。”


“地质奇观”黄河大峡谷:奔腾的黄河在这里劈山成谷,形成了气势磅礴的峡谷景观。乘船游览,两岸峭壁如削,河水湍急汹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


图片


(三)


文化“混搭风”: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你以为鄂尔多斯只有传统?它“玩起潮流来连年轻人都自愧不如!


那达慕大会“卷”出新高度:除传统赛马摔跤之外,现在增加了草原音乐节、无人机灯光秀,甚至还融入了机车赛事,一辆辆酷炫的机车在赛道上风驰电掣,传统与现代在这里激情碰撞。


博物馆也“疯狂”:鄂尔多斯博物馆外形像一块风蚀的岩石,里面藏着青铜器、匈奴金冠,还有VR沉浸式体验,让历史“活”了起来。小朋友都说:“这里比游乐场还有趣!”


这种“一手传承古老民俗,一手玩转前沿黑科技”的混搭,让鄂尔多斯文化既有厚度又有网感,妥妥的“六边形战士”。


图片


(四)


为什么鄂尔多斯值得被看见?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鄂尔多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活可能。


这里的“生活节奏”令人向往:没有大城市的拥挤喧嚣,有的是悠然自得的上班时光;没有沉重的生活压力,多的是“下班去草原散步”的闲适。这种张弛有度的生活节奏,正是现代人梦寐以求的“理想生活范本”。


这里的“发展智慧”值得借鉴:从传统能源基地到数字经济新高地,从“温暖全世界”的羊绒产业到“点亮未来”的新能源产业,鄂尔多斯的转型之路展现了一座资源型城市的前瞻眼光和创新魄力。


这里的“文化胸襟”难能可贵:蒙古族的祝酒歌与陕北的民歌在这里共鸣,草原的豪迈与农耕的细腻在这里交融。这种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正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生动写照。


当《开门大吉》的镜头定格在苏皓田自豪的笑容上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年轻人对家乡的热爱,更是一座城市向世界发出的邀请:鄂尔多斯,这颗北疆明珠,正以她独特的魅力,等待着更多人来发现、来感受!



来源:暖新闻微信公众号
鄂尔多斯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孙永芳
编辑:李荣
校对:李由 杨晶宇(实习)
审核:武文玲
终审:折海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