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抓特色兴产业

来源:【运城日报-运城新闻网】

记者 霍虎成 通讯员 翟建平

4月7日,稷山县太阳乡后稷村村委会会议室内气氛热烈,一场关于该村全面振兴的研讨会正在进行。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运城绿谷子果蔬产业研究院院长杨正礼,太阳乡党委书记焦国杰等应邀参加。大家各抒己见,认真研讨,共同描绘乡村全面振兴美好前景。

后稷村地处太阳乡南端,与稷王山毗邻,是“后稷教民稼穑”的主要承载地,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药材产业是当地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该村坚持党建引领,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基层治理、产业发展、民生实事等方面持续发力,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振兴之路。

“头雁”领航,筑牢堡垒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头雁”和“排头兵”,建强党支部是做强产业的前提和基础。

后稷村党支部高度重视村“两委”干部和党员学习管理,通过常态化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不断强化理论武装,持续提升党员政治素养。

“村党支部非常重视党建工作。主题党日活动充分考虑当前形势、党员的需求以及活动的目的,每次都选取不同的内容,有力推动了党建工作质效提升。”该村党员卢克温说。

同时,该村党支部还从高校毕业生、在外优秀人员、中药材种植经销大户等群体中吸纳积极分子,充实党员和后备力量队伍,提升村“两委”战斗力。目前,村“两委”班子成员年富力强,平均年龄45岁,学历大部分在大专以上。后稷村党支部被稷山县委评为“五面红旗”党支部。

“三产”融合,激活动能

后稷村有12个居民组4300余人,百余名党员,1.1万余亩耕地,是全县合村之后一个较大的村庄。如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带动村民稳定增收?这是摆在村“两委”面前的一道难题。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根本。后稷村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机制,实施“五统一分”管理模式,推动中药材种植标准化、规范化。目前,该村已培育27个中药材合作社,形成黄芩、板蓝根等优势品种集群。2024年,通过中药材晾晒场承包、华芳研学基地运营等项目,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万元。

与此同时,该村大力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新建80亩酸枣标准化种植园;延伸中药材加工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中药材药茶等,提升中药材附加值。整合后稷农耕文化、石佛沟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资源,打造“中药材种植+研学体验+红色教育”融合发展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增收。

“在乡党委的领导下,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指导下,村‘两委’带领群众充分挖掘本村农文旅资源,激活产业发展动能,促进村集体和村民增收。”后稷村党支部书记卢建师介绍。

乡村振兴呼唤新青年挺膺担当。后稷村创建电商孵化基地,鼓励青年人发展电商,为产业发展开辟新路径。目前,由该村7名青年组成的电商队伍,在拼多多、京东、抖音等平台开设网店,销售特优农产品。“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我们通过电商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后稷村,带动更多青年加入电商队伍,进一步壮大中药材特色产业。”青年电商代表张江达说。

“面子”焕新,共享红利

后稷村围绕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等,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和美乡村。

该村在县乡两级政府的支持下,完成通村路段1500余米,以及闻苍线高速路引线到石佛沟路段1700余米的道路修复和柏油铺设,极大地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投资近10万元,对1号深井的管网、电机和抽水泵等设备进行更新配套,提高了供水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改造提升日间照料中心,更好地服务老年村民。

今年以来,该村举办了春节文艺汇演、迎新年稷王山登高,以及“新名耀未来,共绘振兴图”等系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亮点不断,彰显了后稷村民团结一心、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

展望未来,卢建师表示,后稷村将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推进基层治理,持续做优做强中药材主导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向着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征程阔步迈进。

本文来自【运城日报-运城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