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提通常是指根据一定的规则或比例,预先计算出应该计入会计账目的金额,并将其提取到相应的资产或费用科目中。具体的计提方法取决于所涉及的项目和会计政策。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计提计算方法和例子:
计提工资和福利费
计算公式:应计提工资 = 员工人数 × 月工资标准 × (1 + 工资调整比例)
例子:假设某公司有10名员工,月工资标准为5000元,工资调整比例为10%,则应计提工资 = 10 × 5000 × (1 + 10%) = 55000元。
计提折旧
年数总和法:年折旧率 = (折旧年限 - 已使用年数) ÷ 折旧年限 × (折旧年限 + 1) ÷ 2 × 100%
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 = 2 ÷ 折旧年限 × 100%,月折旧率 = 年折旧率 ÷ 12
计提坏账准备
余额百分比法: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 = 期末应收账款余额 × 坏账准备计提百分比
账龄分析法:当期计提的坏账准备 = ∑(期末各账龄组应收账款余额 × 各账龄组坏账准备计提百分比)
计提所得税费用
计算公式:应纳所得税 = 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 - 减免税额 - 抵免税额
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当股票、债券等短期投资的市价低于成本时,按市价与成本孰低计价,计提差额作为跌价准备。
分段计提计算 (如税率计算):
使用IF函数或类似工具根据数值范围应用不同的计算规则。
应收账款账龄计算
应收账款平均账龄 =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 平均每月赊销额
计提个人经营所得税
应纳个人所得税 = 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额 = 收入总额 - (成本、费用、损失、准予扣除的税金) - 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
这些方法和例子展示了计提在会计中的不同应用场景和计算方法。实际应用时,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和会计政策选择合适的计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