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作品广议|目击形象贬值

肖承森

“老九漫画艺术40年全国巡展”日前在北京拉开帷幕。作为王九成(笔名老九)的同龄人,很多记录岁月足迹的展品令我不禁心生感慨:时间过得真快,生活变化真大。

然而,很快很快,就发现有一件作品,似乎在和我的感慨唱反调。这就是漫画《形象》。

形象 老九

形象,简单说是人的外表,但进一步探究可以带我们进入庞大的逻辑和联想空间。漫画是表现事物特征的视觉形式,它有一个表达优势,即善于用简洁的视觉语言将复杂的思维轨迹提炼为情节,当然,这情节应该是有趣的,能够引起共鸣的,进而引发深思的。人的形象,可以伟岸也可能卑微,可以高贵也可能猥琐。人的形象也可以改变,甚至可以反转。一切皆有可能。

王九成笔下的《形象》,关注的也是变化。一对陌生人一前一后走在街上,一位衣着光鲜外加手不释卷,这派头、这形象,一看就有极深的教育背景和较强的经济实力。再看另一位,挑好听的说也就相貌平平,和前者一比感觉身材立马短了半截。就在后者不知如何表达敬慕时,前者咽部发出浑浊的摩擦声,随后被喉咙抛弃的某物夺口而出,直击街头地砖。突如其来的投放动作,把跟随者看惊了,在他惊讶的目光里,几秒钟前高大的崇拜目标,顷刻间变小,顷刻间萎缩,甚至有了几分猥琐。

如果用价值来评估这场变化,这里刚刚经历了某种“形象”的贬值。或许,这样的贬值过程,也一定程度折射出王先生作品的“价值观”。

这件作品创作于20多年前。放在遥远的从前,随地吐痰一点儿都不是什么新鲜事,漫画《形象》讽刺的是那些有一定教育背景或社会地位的“人士”。此外,作品还有另一度观察,那便是表面形象和内心修养的反差和冲突。

作为这幅作品的“在场”读者,我感受到变化的力量,更感慨有些令人无奈的不变,比如一些陋习,特别是危害公共健康的恶习。非常遗憾,随地吐痰现象在某些场合依然有相当比例的存在,和当下的物质生活极其不匹配。虽然就整体看,随地吐痰者数量逐年下降,但其负面影响并未降低。想想看,现在最普通的人,衣着也好于改革开放初的教授,这时候还随地吐痰,要多难看有多难看,要多难堪有多难堪。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