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资源均衡化发展的征程中,医疗帮扶犹如一座桥梁,连接着发达地区与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地区。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薛帆医生,作为 “组团式” 医疗帮扶队伍中的一员,毅然跨越千里,于 2024 年 6 月奔赴贵州省册亨县人民医院,开启了一段以仁心仁术助力当地医疗水平腾飞的不凡之旅。

薛帆在为病人开展床旁超声检查 杨欢 供图
册亨县人民医院的急诊科,时刻上演着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是守护患者的首道关卡。而重症医学科(ICU),则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是患者生命的最后守护屏障。这两个科室的救治能力,直接反映着医院的综合实力。薛帆到岗后,毅然承担起急诊科及 ICU 负责人的重任,迅速将东部地区先进的医疗理念与技术引入科室。在他的主导下,两个科室成功引入了超声导向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并开展了重症心肺超声联合VExUS评分系统实施容量管理策略与脑卒中患者床旁超声监测大脑中动脉血流两项新技术,显著提升了专科处置能力,还为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我们通过床旁超声,对患者的心、肺、脑、肾及静脉系统进行全面评估,动态掌握病情变化,从而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急诊科与 ICU 紧密配合,从急诊抢救室的紧急处理,到 ICU 的高级生命支持,再到急诊病房的康复治疗,形成了一套完整、高效的救治体系。特别是结合规范化的脓毒症集束化治疗方案与床旁超声,能精准判断休克病因,实施精准的容量管理,大大提高了救治效率。”薛帆介绍道。
薛帆在重症医学领域深耕10年,在各类急危重症的救治上经验丰富,尤其在脓毒性休克、超声导向血流动力学监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到册亨县不久,便遇到一位阿托品中毒合并敌草快中毒的患者,陷入意识障碍,被紧急送往医院。急诊科迅速启动洗胃、解毒、补液等急救措施,随后患者转入 ICU。薛帆带领医疗团队,果断采用 CRRT 串联血液灌流技术,经过数日精心治疗与护理,成功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患者最终康复转出 ICU。
“目前,我们医院构建了涵盖‘院前急救、院内急救、急诊病房、重症监护’的一体化急救医疗体系。通过我们这两批帮扶专家的共同努力,成功开展了枸橼酸抗凝下的 CRRT 治疗以及针对中毒患者的 CRRT 串联血液灌流技术,这不仅能快速清除患者体内毒素,还能有效进行肾脏替代治疗,显著提高了严重中毒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薛帆谈及技术成果时说道。

薛帆在为册亨县人民医院的医生传授经验 潘仕豪 摄
为了进一步提升急诊急救的综合实力,薛帆深入调研群众就医需求与科室发展瓶颈,开设并优化了急诊综合病房,配备了齐全的医疗抢救设备。这一举措,使医院的应急救治体系更加完善,为患者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2024年9月2日,急诊综合病房正式投入使用,主要收治蛇咬伤、蜂蛰伤、中毒以及常见呼吸、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运营以来,成功救治了多名急危重症患者,真正实现了 “大病不出县”,让当地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为无数家庭带来了希望。
在专注临床救治与学科建设的同时,薛帆深知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他精心组织急诊诊疗与重症医学技术培训,亲自进行操作示教,并定期开展病例研讨活动。通过这些方式,全面提升了当地医疗团队的急救技能与护理水平。
在薛帆的努力下,有效提升了急诊科与ICU的急危重症救治水平,尤其是在脓毒症的集束化治疗、重症血液净化、ARDS、重症创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等方面的救治能力取得了质的飞跃,为打造一支专业素质过硬、能独立应对各类急危重症的本地医疗人才队伍奠定了坚实基础。
册亨县人民医院急诊科负责人陈光献感慨地说:“薛帆老师来到我们科室后,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技术。我们急诊处理急危重症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像蜂蛰伤、中毒、蛇咬伤等疾病的诊治更加规范有效,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床旁重症超声技术的开展,对急危重患者的早期识别、准确诊断和精准治疗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且,薛帆主任定期开展教学查房、业务培训和学术讲座,让我们急诊科全体医务人员的诊疗技术和抢救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薛帆跨越千里,在黔地的医疗帮扶之路上坚定前行。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疗帮扶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在帮扶期间,他指导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项目,使册亨县人民医院的急危重症救治率大幅提升,为当地医疗事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成为当地群众健康的有力守护者。
谈及未来计划,薛帆充满信心地表示:“为了推动急危重症专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接下来,我会继续把新的知识、理念和技术传授给科室的医务人员,让大家对急症、重症疾病有更深入的认识,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整体医疗技术水平,为册亨县的医疗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匡奇燃
编辑 段源兴
二审 宋洁 张恒
三审 陈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