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遗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注:
晚日,傍晚的太阳。情知,明明知道。频,频繁,多次。不自由,不由自,不由自主。
译:
傍晚寒鸦归飞急,引我心中无限愁。
塘边柳树吐新绿,显得温馨更轻柔。
若无千丝万缕离情别恨相牵挂,
人间也该不会有人伤心白了头。
柔肠已寸断,别泪更难收。
铭心刻骨相思情,让我重上小红楼。
明知道他的身影尽被山遮断,
我还是几番凭栏远眺不能休。
评:
吴企明《辛弃疾词校笺》系此词于淳熙十二年(1185)前。时辛弃疾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之带湖。
词题“代人赋”,似是代一位女子抒写相思之情,但明李濂《批点稼轩长短句》云:情有所属,非代人赋也。
词的首二句以景物领起,即景生情。夕阳西下,寒鸦归巢,这萧索之景,引起了主人公的“一片愁”,“愁”字是全篇的感情线索。柳塘新绿,春光荡漾的美景又勾起她心中的一缕柔情。愁绪与柔情的对举,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以柔情反衬愁绪,刻画出主人公丰富的感情世界。“若教”二句,不说离恨令人白了头,而巧用假说,设想人间如果没有离恨,就没有白头人了,使感情更加深沉婉转,绰约萦回。
下片的特色在于用不由自主的行动来表现主人公的相思之切,之深,之苦。相思重上小红楼,一个“重”字,强调这是一次次登楼,试图重温旧日的欢情。结尾句的“频”字与“重”字的作用一样,明知行人的身影早就被云遮尽了,望不到了,正如欧阳修《踏莎行》中说的“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但他还是一次次地凭栏远眺,这其中应该包含着多少的痴情和企盼哪!
能将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刻画得如此细微深婉,深切动人,证明了豪放词人辛弃疾也深谙婉约词创作的神髓。
近人俞陛云《两宋词境浅说》评曰:人生容易白头,大抵怨别伤离所致。故下阕言相只不已,重上楼头,明知江上峰青,已曲终人远,而阑干独倚,极目云天,与东坡“天一方”(苏轼《赤壁赋》)之歌,同其寓感。
俞氏显然认为,辛弃疾此词和苏轼赋一样,都是有所寄托的。
附图八幅,辛弃疾词意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情知已被云遮断,频倚栏干不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