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最高法首次发布执行实施专题指导性案例

执行工作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关乎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兑现,关乎司法权威和公信力。7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开发布第45批共6件执行实施专题指导性案例。这是自2010年指导性案例制度建立以来,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发布执行实施专题指导性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周加海介绍,2024年,全国法院共执结911.82万件案件,执行到位金额超过2万亿元,积极推动将胜诉当事人“纸上权益”兑现为“真金白银”,服务法治社会、诚信社会建设。

同时,执行领域目前仍面临案件高位运行、去存量压力大等困难和问题。执行实施类案件尽管涉及的法律适用问题争议不大,但通常面临查人找物难、执行处置环节多、处理流程复杂、协调配合难度大等难题,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因案制宜、因地制宜,创新思路、方法、机制以有效推动执行工作开展。为进一步统一执行工作标准,提升执行工作质效,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最高人民法院精心组织编选了本批指导性案例。

周加海表示,与以往指导性案例不同的是,本批执行实施专题指导性案例,旨在总结提炼一批有效推进执行工作的经验做法,为类似案件办理提供理念、机制、方法等方面的指引与参考。本批案例共6件,涉及提级执行、集中执行、指定异地执行等交叉执行方式的运用,执行立案前保全扣划措施的适用,对抗拒执行的被执行人发出涉嫌犯罪的风险预告以督促自动履行,处置大量车位过程中“首先满足小区业主需要”的把握等重点难点问题,有效满足司法实践亟需,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关切。

南方+记者 吴彬彬

【作者】 吴彬彬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