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银川4月4日电(记者艾福梅)清明节前,在宁夏理工学院校园内,英烈精神浸润校园主题活动如期开展,李学涛、张海军、龚续潜三位“身边的榜样”的故事再次在这群“00后”大学生中传唱。
“学习是最基本的,学会做人才是最重要的。”机械工程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21501班班长田元说。
这个有着23名学生的班级是一个独特的班级,其独特之处不仅在于所有学生均是通过“中职升本科”渠道进入大学的中职生,还在于其是2023-2024学年全校430个自然班级中唯一一个获得“张海军英雄班”荣誉称号的班级。如今,这个班级还有21名学生,另外两人已经应征入伍。
“入学时,我们就知道了三位英烈的故事,也知道学校设立了‘李学涛标兵班’‘张海军英雄班’‘龚续潜模范班’等荣誉,我们全班就立志要传承好英烈精神,好好学习、多做志愿服务。”田元说,拿到荣誉时,全班同学都很激动,这是对三年努力最好的证明。
宁夏理工学院是位于宁夏石嘴山市的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在校生近1.7万人。这些年来,学校积极探索将英烈文化融入“大思政课”教育工作,传承红色基因,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用学生中的典型引路,鼓励大学生与榜样同行是其中重要一环。
宁夏理工学院校长吴伟介绍,自2015年以来,学校先后有三位大学生英勇献身:舍己救人英雄李学涛、“忠勇的戍边卫士”张海军、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的龚续潜,他们的离去让人惋惜,他们的奉献精神值得学习。这一代大学生成长于网络时代,他们更关心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所以学校希望通过发生在身边的鲜活案例,实现潜移默化育人的效果。
为此,每年十月下旬,学校就会开展一项特殊的家访活动——派遣师生代表去看望慰问英雄烈士的父母,与他们一起唠家常、干农活。

该校机械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杨贺绪2024年带队前往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龙渠乡“家访”李学涛父母。他回忆说,李学涛父母都是不善言谈的农民,虽然儿子已经去世近十年,但刚开始他们心情还是很沉重。“后来我们边干活边聊天,慢慢熟悉起来,他们一直说很感谢学校还惦记着他们。”
而为了号召师生追思学习英烈精神,引导学生向上向善,宁夏理工学院还设立了“李学涛标兵班”“张海军英雄班”“龚续潜模范班”等荣誉,成立了以三位英烈名字命名的志愿服务队。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工程21101班是2024年获评的6个“龚续潜模范班”之一。班长王晨宇告诉记者,这个荣誉是肯定,更是鞭策,他们有责任把英雄无私奉献的精神传承下去。“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以帮助他人为荣。”他说。

理化学院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大二学生武明明是李学涛志愿服务队的队长。他说,服务队成立于2023年,主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化学小课堂、李学涛精神宣讲等志愿服务项目,吸引了上百名大学生参与其中。“在这个团队中,大家都找到了归属感。”他说。
田元告诉记者,在拿到获评“张海军英雄班”的奖金后,全班同学商量后拿出部分奖金帮助学院的贫困学子。“钱不多,但却是爱的传递,我们将一直沿着英烈的脚步,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