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壹通无人机两大系列产品均居国内领先水平

低空经济,正成为驱动未来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当多座城市均在发力低空经济,面对新一轮城市卡位战和诸多政策、资源红利,烟台该如何在产业格局中找准自身的生态位?

2024年,低空经济首度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确立了“新增长引擎”的地位。今年全国两会,“低空经济”再被提及,如何推动“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成为重要的发展命题。

在烟台黄渤海新区就有一家专注于无人运输机整机研发的企业——壹通无人机系统有限公司。该公司成功研制出国内首款载重1吨级、具备空投功能的大型无人运输机,已快速构建起“研发—测试—生产”一体化能力,TP(固定翼)、TR(垂起复合翼)两大谱系主要产品均入选山东省无人机重点产品目录。

4月8日,“示范引领调研行”采访组来到烟台黄渤海新区,探秘这家无人机企业“翱翔”万亿新蓝海的区域密码。

抢占先机

全谱系无人机竞逐空中赛道

走进位于上海大街的壹通无人机厂区,一架通身黑色的大型无人机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架翼展15米、高4米多的“大家伙”,就是3月份刚刚首飞成功的大型无人运输机TP1000。

作为国内首款按照适航程序研制的载重1吨级、具备空投功能的大型无人运输机,TP1000也是山东有史以来自主研制的最大的航空器整机、首个载重吨级以上的无人机整机。

稍早些时候,壹通无人机研制的TP500全新适航取证构型无人机也首飞成功,向适航取证及商业运营迈出关键一步。

“无论是TP1000还是TP500,我们从研发端就‘固本强基’。”壹通无人机系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学鹏介绍,壹通从设计之初就遵循“正向研制”理念。不同于在其他已有飞机型号的基础上“逆向”改造加工,正向研制就是从“0”开始自主设计研发,完全按照用户需求进行设计,打破了反向研制存在的局限。

为了让无人机飞得稳、载得多,壹通单在外机身设计上就费了不少心思。

以TP1000为例,针对其大航程、高载荷的特性,壹通在其后部货舱专门设计了标准货运托盘,并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可以根据作业需求和环境条件选配活塞发动机或涡桨发动机,支持精确空投。

除TP系列产品外,壹通无人机研制的TR系列产品更侧重于航空物流体系末端的点对点运输,可应用于工农业产品转运、渔业转运、快递邮件、应急救援和特种运输等场景。

可以说,壹通无人机的两大产品谱系9款产品覆盖了从载荷3kg到3300kg的不同载重量,涵盖基本运输、定点投送、救助打捞等全场景应用。这种“高中低搭配”的产品矩阵,无疑让壹通无人机在万亿级“空中竞赛”中抢占了先机。

科技创新决定发展的“天花板”。壹通无人机能迅速在低空经济领域崭露头角,最坚实的支撑就是强大的科研团队和卓越的研发能力。

“目前的核心研发技术团队由40多位行业专家组成,其中院士顾问3人,试飞英雄顾问1人,拥有高级工程师职称以上的就超过30人。”胡学鹏说。

凭借硬核的产品和技术实力,壹通无人机在市场上赢得了广泛的商业关注。截至目前,壹通无人机已经斩获订单500余架,其中TP1000收到了来自中通快递、江苏亚捷等企业的订单30架。

逐梦“低空”,壹通无人机正全面推进各个型号产品研发。有效载荷达3300kg、满载航程2600km的TP2000已完成方案论证,并启动研制。TP1000适航取证构型将于2025年底前投入试飞,预计2026年取得中国民航大型货运无人机型号许可(TC)。此外,TP500已开始小批量生产,TRS-1进入批产阶段,TR100处于科研试飞阶段。

加速崛起

构筑低空经济全产业生态

作为一家无人运输机整机研发企业,壹通无人机之所以选择烟台作为其总部和生产基地,正是看中了黄渤海新区扎实的制造业根基。

“这里的制造业基础雄厚,制造工艺、加工工艺精良,能帮我们更好地实现本地化配套。”胡学鹏说,壹通无人机已经与本地的新材料企业、高校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眼下,烟台低空智造产业园正在加紧建设中,预计今年底完成交付。建成后,这里将集研发智造、运营支持、人才培训、产业服务于一体,吸引机身材料、机载设备及任务系统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不断拓展场景开发、运营支持和科研平台等产业要素入驻,构建“研发—制造—应用”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致力于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未来,壹通无人机将全面入驻产业园。“目前,我们在低空智造产业园内布局的无人运输机产业园正在建设中,占地1.4万平方米,将建设脉动生产线、办公楼等,引领更多无人机生产与制造配套企业落户,构建无人机生产销售产业链,带动区域产业能级提升。”壹通无人机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金舸告诉记者。

当前,黄渤海新区集聚了一批低空经济领域特色企业,基本构筑起集无人机整机制造、关键配套、陆海空应用于一体的低空经济全产业生态。

在无人机整机制造领域,壹通无人机研发的TP系列大型固定翼无人驾驶运输机和TR系列固定翼垂直起降无人机均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大载重、远航程支线运输无人机装备的空白。

云都海鹰无人机应用技术有限公司则以图像识别、地形跟随、感知与避障精准定位技术为研究方向,主要产品有四旋翼植保无人机、六旋翼航测无人机、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大载重应急救援无人机等,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遥感数据监测、海上执法巡查、人居环境排查和森林防火预警等。

翼凯来(烟台)航空装备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自旋翼机组件和整机的研发、制造和推广,产品主要应用于体育运动、个体娱乐、应急救援、电力巡检、观光旅游等方面。

从更宽阔的层面看,万华化学、泰和新材等高端化工及新材料企业可以对机身聚氨酯材料、芳纶蜂窝芯材等配套实现有效覆盖,正海磁材等企业在航空动力、航空光电载荷等方面具备配套能力。黄渤海新区扎实而丰沛的工业根基,正催生着新的产业生态,也重塑着产业竞争的新优势。

“无中生有”

培育新赛道的“新王道”

有业内人士分析,2024年是低空经济元年,2025年会成为低空“基建年”。

事实上,早在2020年,黄渤海新区就开始布局低空经济。2022年8月,成功招引了壹通无人机。

“招商局在集中走访大院大所时,就将航空工业一飞院这一飞机设计领域的领军单位列为重点走访对象,非常希望能与其就TP系列无人运输机项目达成合作,然而当时这一项目已另有归属,我们与该项目遗憾擦肩。”烟台黄渤海新区招商局有关负责人说。

不过,招商局并未因此气馁,始终与一飞院保持着良好沟通与互动。“直至2022年6月底,得知原项目参与方因战略调整等原因计划退出该项目,我们便迅速行动,第一时间组织团队赶赴西安拜访一飞院,积极表达新区承接该项目的强烈意愿。”该负责人说,随后的两个月时间里,黄渤海新区工委管委领导、招商局多次对接一飞院寻求技术支持,洽谈股权转让,最终于2022年8月正式签下该项目。

签下一个好项目,仅是开始。随后,新区着眼于把产业链做到完备,规划建设低空智造产业园、构筑低空经济全产业生态,搭建起企业发展壮大的“舒适圈”。

这个思路,无疑是培育产业新赛道的“新王道”——“无中生有”,即前瞻性地找到一个新兴产业,想办法把这个产业落地,然后围绕这个产业再造一个产业链。正如烟台市委常委,黄渤海新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包华曾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说的那样,“引进一个项目、就是一个产业,抓住了风口、就赢得了未来。”

如同新能源汽车一样,低空经济有望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甚至改变一个地方的经济格局。烟台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发展低空经济作出了明确部署,“推动未来产业加快布局,孵化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高成长性产业,打造未来产业发展新高地。”

在具体操作层面,近日,烟台交通集团以注册资本1亿元完成烟台低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的组建。该公司将在全市低空经济相关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管理、产业导入、资源整合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打造集低空基础设施投资、低空飞行综合服务、应用场景运营开发、产业生态协同创新于一体的全市低空经济开发主体。

发展未来产业,也是在“押注”未来。当前,新一轮未来产业竞争已拉开序幕,“万亿之城”烟台能否实现“突围”,这不仅考验城市智慧,更考验城市的前瞻布局与创新魄力。

黄渤海新区的“以身入局”,具有借鉴意义。YMG全媒体记者 高伟 刘洁 童佳怡 通讯员 郭传义 姜乾 王芮 姚志杰 摄影报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