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0”,“12.0%”!数字见证莱芜区城市品质提升

近日,记者从济南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获悉,在3月份全市道路颗粒物红色路段30条中,莱芜区实现“零上榜”。不仅如此,莱芜区可吸入颗粒物PM10环比改善率达12.0%,在全市排名第一。从1月份的11条道路,到2月份的3条道路,再到3月份的成功清零,莱芜区城管局深耕道路保洁,多措并举治理道路扬尘,在减少全区道路颗粒物红色路段的同时,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助力城市品质提升。

靶向施策,攻坚问题路段

道路颗粒物红色路段大多为道路扬尘污染所致,为解决这一问题,莱芜区城管局采取“高压冲洗+洗扫”联合作业模式,降低路面污染;利用雾炮车循环作业,增加空气湿度;运用小型电动冲洗车,以冲代扫,快速持续清除路面污染,实现了地面和空中,机动车道、非机动车和人行道的全面保洁。

针对不同道路实际情况,如白天停车多、撒漏多、无下水口等情况,莱芜区城管局逐条分析存在问题,结合作业实际、作业现状、作业场景,制定“一路一策”保洁方案。对于较窄、停车多无法实施机械作业的路段,调整为错时保洁,夜间进行人工、大型车辆、小型电动冲洗车联合作业;针对红色路段、主干道等重点区域和路段,实施冲洗洗扫作业;针对长勺南路、汶河大道等颗粒物较多路段,采取“白+黑”不间断冲洗和洒水作业。

道路扬尘污染与辖区内在建工地项目密切相关,莱芜区城管局除加大保洁力量外,一方面摸清辖区在建项目具体位置,协调相关部门对路面问题提前进行沟通联系;另一方面,强化与执法部门配合,发现建筑渣土车辆违法行为实施严格行政处罚,从源头解决路面污染问题。

多模式督导,实现闭环管理

为确保道路保洁效果,莱芜区城管局建立领导干部包路制度,选派六名局领导负责蹲点污染路段,实地勘察道路状况,及时发现及协调解决路面问题。安排五名人员不定时对道路污染路面进行巡查,确保重点道路专人负责、问题快速处置。

除采用人工现场检查外,莱芜区城管局借助数字化监管手段,依托全区智慧城管行业应用平台的智慧环卫系统,实时查看污染路段洒水车、机扫车作业情况。系统根据作业情况自动汇总作业数据,为精准评价作业效率和保洁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有效形成闭环管理,实现检查无死角、全时段覆盖。实时监测,预防式精准作业

根据济南环境APP监测数据,实时查看道路污染状况,动态调整作业范围和方式,达到快速除尘效果。春季天气多变,大风扬尘、降雨等天气多见,莱芜区城管局也实时根据天气情况,启动大风、雨天应急预案,采取不同作业模式,确保路面保持常新常清。

此外,莱芜区城管局还新购置小型冲洗车20辆,重点用于红色路段深度保洁,实现每条重点道路固定作业。对重点路段采用深度保洁清扫车进行全方位作业,进一步提升了道路保洁效率和质量。

下一步,莱芜区城管局将继续关注辖区内道路颗粒物情况,完善道路保洁机制,提高精细化作业水平,促进全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王峰 通讯员:高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