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小儿惊吓的解决方法(宝宝“被吓到”的3种表现)


宝宝被“吓到”的3种表现,个个“很奇怪”

科学上对于“被吓”这件事没有理论依据,但是在民间却比较流行。特别是对于比较弱小的宝宝来说,他们“被吓”的几率会大大提升。如果你家宝宝出现下面4种“奇怪”表现,那么家长要留意,可能就是被吓到了。

第一种表现:固定时间莫名其妙哭闹不安、无法安抚

我家大宝被吓到的时候,会出现一种固定的现象:要么是白天感觉好好的,能吃能喝能玩,可是一到傍晚就不爱说话、没精神、爱哭闹;要么是白天各种不舒服,到了晚上就正常了。

这就是被吓到最典型的症状,在固定的时间开始各种不舒服、要么是太安静对啥都不感兴趣、要么是太闹腾、要么是突然特别难带。给家长的感觉就是“突然很反常”、不对劲,并且哭闹起来无法安抚的情况。

第二种表现:睡不安稳、肢体发生抖动

入睡比较困难、即便睡着了也睡不安稳、易惊醒、夜醒多、时不时还出现肢体抖动、双手张开、醒来后直接大哭,任凭你怎么安抚都没有效果。只能等到宝宝自己哭累了,再次睡着,而且夜间的哭闹时间比较长。

第三种表现:明明身体没有不适、却感觉宝宝没精神、不爱进食

细细检查后,发现宝宝并没有身体上的任何不适,可却表现为生了病的样子:没有精神、爱吃不吃、脾气大、特别地难带。家长在想办法安抚的过程中,宝宝并不会“给面子”,哭闹个不停,让家长感觉束手无策。

宝宝被吓到了,家长该怎么“去惊”?以下分享下个人经验

作为一个当代年轻人,科学育儿是我们的指针,但是有些事目前科学也无法解释,家长们可以信但也不能盲目信。比如宝宝没有身体不适,就是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表现,家长就可以运用“过来人”的经验进行处理。

小哭小闹,先抱起安抚

一般的小哭小闹,比如宝宝受惊后,他们会变得格外磨人,一点小需求没得到满足就开始 发脾气、闹一闹,需求也比平时多了很多。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先尝试抱起安抚,尽量安抚他们的情绪。

母乳喂养,不失为一种安抚方式

我家大宝5个多月时也被吓到过一次,那会我采取的方法是:宝宝一哭,我就给他吃几口母乳,即便没有奶,也会让他含着睡觉。对于比较小的婴儿被吓到,症状不大严重的,可以用奶睡的方法来安抚,因为吸吮会给予他们安全感,安慰他们受惊的心灵。

必要时刻,可以用民间土方法

对于任何安抚方式都无效,宝宝被吓到后症状比较严重的,家长可以尝试找一下当地可以“去惊”的专业人士帮忙。但需要注意的是:尽量是体外安抚,不要让宝宝吃喝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以免影响宝宝健康。

避免宝宝“被吓”,家长少做 3件事

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宝宝不会无缘无故被吓,老人家的经验也不是没有依据可遵循。在带娃时该有的讲究一定要遵守:不该做的不做、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吃的别吃,尽量避免宝宝“被吓”。

第一件:少去人烟稀少的荒地

回想起,前天我家大宝被吓得那天,就是带着她去了一个比较人烟稀少的地方,结果回来后就感觉不对劲了。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对于脆弱的宝宝来说,他们的身体和心理上承受能力比较弱,很容易被一些不明事物吓到。而很多荒地属于曾经比较可怕的地方,比如埋过去人的地方、发生过恐怖事件等,家长们尽量不要带宝宝去这类地方。

第二件:不要在夜间带宝宝出门

尽量不要在夜间带宝宝出门,特别是年龄越小的宝宝越不好;即便是在白天也要避免带去一些人非常多的场所;更不要把宝宝一个人留在陌生的住所。宝宝本就太小,缺乏安全感,身体心理发育不成熟,增加了“被吓”的概率。

第三件:避免在宝宝面前争吵打架、摔东西

不要吼骂、斥责宝宝;更不要在宝宝面前吵架、大声说话、摔东西等,这些行为都会导致宝宝受惊,轻微的可能就是宝宝哭闹、睡不好,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宝宝的心理性格发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