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别什么什么物的成语(一天一成语:别无长物)


【成语名字】:别无长物

【成语拼音】:bié wú cháng wù

【成语注音】:ㄅㄧㄝ ˊ ㄨˊ ㄓㄤˋ ㄨˋ


【成语释义】:长物:多余的东西。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馀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翻译:王大走后,王恭就拿起所坐的那张竹席送给王大。自己既没有多余的竹席,就坐在草席子上。后来王大听说这件事,很吃惊,对王恭说:“我原来以为你有多余的,所以问你要呢,”王恭回答说:“你不了解我,我为人处世,没有多余的东西。”

【成语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形容贫困。

【近义词 】:家徒四壁、更无长物、身无长物、阮囊羞涩、一无长物、软囊羞涩、一贫如洗、空空如也

【反义词 】:腰缠万贯、一应俱全、应有尽有、富甲一方


【成语造句】:像我们这种穷苦家庭,浑身上下已经别无长物,你还想怎么样呢?

【成语故事】:

在东晋时期,有个名叫王恭的读书人,字孝伯,小字阿宁,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从小王恭嫁了就非常的穷,他生活艰苦朴素,从来不图安逸和享受,王恭年轻时就有美誉,有过人情操,且自负才能和家族地位,常有担当宰相、辅臣的愿望。

有一年,王恭和父亲一起从会稽去都城建康(今南京市),他在建康的同族亲戚王忱前去看望他。两人在竹席上促膝谈心。谈着谈着,王忱忽然觉得身下的席子非常光滑,坐在上面感到很舒服。他心想:王恭从盛产竹子的会稽来,一定还有不少这样的竹席,于是就称赞了一番这张竹席,说竹席摸起来光滑,坐在上面非常的舒服。王恭看出来王忱说话的意思。

于是王恭毫不犹豫他将下这张竹席赠送给王忱。王忱抱着竹席,千恩万谢地走了。其实,王恭只有这一张竹席。送给王忱后,他就没有竹席可以用了,只能改用了草席。

后来王忱知道这情况后,十分惊讶,觉得十分过意不去,就去找王恭表示歉意。王恭笑笑说:“您不太了解我,我王恭平生没有什么多余的物品。我将其送给你也是心甘情愿的。”

古人席地而坐,因此要用坐垫。最低廉的是用稻草或芦杆编成。上文说到的“簟”(diàn)是用竹片编成的,因为会稽地方多竹,故王恭从那里带回。还有用皮或锦缎等制成的。坐垫因季节不同或主人家地位不同而有所不同。王忱以为王恭家有很多这样的竹席,于是旁敲侧击之下让王恭送他竹席,哪知道王恭家除了这个竹席已经别无长物了。于是后人用别无长物来形容生活简朴清贫。

【成语接龙】:别无长物→物华天宝→宝马香车→车轨共文→文治武功→功成骨枯→枯蓬断草→草木萧疏→疏财仗义→义不容辞→辞严意正→正视绳行→行家里手→手零脚碎→碎身粉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