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违约是指 合同当事人在合同生效后,未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和期限履行合同义务,或者虽然履行了合同义务,但是不符合合同约定的质量、数量等要求,从而使对方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具体来说,合同违约的情形包括以下几种:
预期违约
明示违约:在履行期届满前,债务人无正当理由明确肯定地表示其将不履行合同义务。
默示违约:在履行期届满前,债权人有明确的证据证明,债务人将不履行或者不能履行债务,且债务人没有拒绝为履行债务提供相应担保。
实际违约
拒绝履行:履行期届满时,债务人无正当理由表示不履行合同义务。
迟延履行:债务人无正当理由,在合同规定的履行期届满时,仍未履行合同债务。
不完全履行:债务人虽然履行了合同义务,但是履行不符合合同约定,如交付的数量不足、质量不符合要求等。
其他违约情形
因不可抗力事件导致合同不能履行,如自然灾害等。
因合同主体方面的原因造成违约,例如对对方资信情况了解不全面、企业合并或破产等。
因合同标的不明确、不具体而造成违约,例如标的物质量、价款、数量、技术条款不明确等。
因合同规定的履行期限不明确、不完备而造成违约,导致当事人误解或曲解。
因主管机关对合同审查、管理不严,合同缺乏可行性研究,所签合同不能履行。
因市场行情变化或价格大幅升降影响合同的全面履行。
在发生合同违约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违约方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包括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等。
建议在签订合同时,应详细明确合同条款,包括履行期限、质量标准、违约责任等,以减少违约风险,并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加强沟通与协调,确保合同顺利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