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浙商霸气回应700万美元订单被叫停

近日,因关税政策,义乌一老板700万美元订单被叫停,引发关注。该老板回应:对未来有信心,不行就做14亿人民的生意。

杭州岸景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毛俊瑛接受采访时表示,“说实话,我很有信心,所有的亲朋好友在问我,贸易关税对你影响怎么样的时候,他们从我的情绪里看不到一点点挫败感。”

她还引用了马云爆火的那句话,“如果国际贸易有得做,我们就做,国际贸易没得做,我们就做14亿人民的生意。”

企业心态“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数据显示,2024年浙江对美出口超过6300亿元,占全省出口总额16.2%。作为浙江第一大出口市场,美国实施“对等关税”后,浙企反应如何?

“最初10%关税落地时,客户还和我们商量,可以各自消化分摊成本,现在这么高的关税谁都无法消化。在产品成本无法降低的情况下,我们和客户目前都在观望。”关税消息发布后,平湖市骑乐士童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彦君和美国客户保持着密切联系。

杨彦君的公司对美国出口额约占总量的30%左右,其中超半数产品与客户联合开发。杨彦君透露,目前已有客户暂停了出货业务,计划先观察市场再予以反馈,“目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反馈到我们的信息至少还要20~30天的时间。”

“我们今年3月底把客户订单出完后,他们的态度也是观望。”从事日化清洁用品、户外工具制造出口的绍兴外贸企业负责人刘先生同样表示,公司对美贸易额占了总规模的50%,受多轮关税政策影响,目前公司的美国客户对后续订单尚无计划。

“这么高的关税,生意已经没法做了,大部分企业的心态是‘让子弹再飞一会儿’。”这几天,宁波市跨境电商协会秘书长谢尚伟也在密切关注着身边跨境电商企业的动向。

谢尚伟告诉记者,取消“小额豁免”待遇为跨境电商带来了考验,不过目前宁波采取的9810模式(即“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为企业留下2~3个月的缓冲期,可规避关税生效后的即时冲击,“海外仓提前几个月就备货了,这批已交税的商品不受加征关税影响,因此企业还有时间再观望。”

危中有机倒逼企业转型推动产业升级

事实上,“关税大棒”下来之前,更多浙企已未雨绸缪开展多维破局。

一方面,近年来,浙企积极拓展新兴市场,通过多元化、全球化布局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风险,这种“西方不亮东方亮”的策略成为浙企共识。

“这或许是一次产业链重构的机会。”一家兼顾汽车零配出口与内销的宁波企业海外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早在前几年已开始往俄罗斯、欧洲及东南亚拓展市场。

来自海关的数据显示,2024年浙江对主要新兴市场进出口增长6.3%,其中,对中东、拉美、非洲进出口增长3.2%、11.8%、7.1%。

另一边,加大产品研发、培育自主品牌是浙企应对“出海”风险的又一条路径。

近年来,浙江积极推动企业从“产品出海”转向“品牌出海”,不断加大自主品牌扶持力度,助力企业通过品牌溢价、供应链优化提升利润空间,对抗关税壁垒。

据杭州海关统计,今年1~2月,浙江省自主品牌商品出口979亿元,增长6.3%,占全省出口总值的15.5%。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部分外贸从业者认为“危中有机”。关税压力或将倒逼部分企业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进而推动产业升级。

“这也是一个机遇,可以借此机会与其他国家加强合作,开拓更多新兴市场。”一位义乌外贸从业者说。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自浙江经视、潮新闻)

编辑:陈婉允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

相关文章